一滴鹵水里的滄海桑田 ——來自鹽湖股份的蹲點報告
摘要:王興富說,鉀肥生產過程中鹽湖鹵水分級蒸發(fā),先后產生氯化鈉、水氯鎂石等生產“廢料”,而這些生產“廢料”通過技術轉化被加工成堿化工產品、金屬鎂、碳酸鋰……最后尾礦又通過固體鉀礦溶解轉化工藝回到鹽田,鹽湖資源形成了“資源-產品-再生資源”的循環(huán)利用模式。
新華社記者王金金
立夏已過,北方平原金燦燦的冬小麥豐收在望。而喂養(yǎng)這些冬小麥的“糧食”——鉀肥,在青藏高原碧波蕩漾的察爾汗鹽湖源源不斷地“收割”、產出。
作為農業(yè)生產的關鍵要素,鉀肥讓金黃的麥浪與遠隔千里的高原緊密相連。鉀肥大幅增長的背后,是鹽湖人的艱辛奮斗史,更是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縮影。
荒漠中成就中國奇跡
我國鉀肥生產起始于察爾汗鹽湖。60年來,鉀肥工業(yè)從無到有、從弱到強,由完全依賴進口發(fā)展到自給率近60%。
上世紀50年代,受資源開發(fā)、生產技術等方面的限制,我國鉀肥完全依賴進口,一些外國專家曾斷言:“中國是一個貧鉀國家,根本無鉀資源可循。”
蒙語“察爾汗”,譯為鹽澤?,F代科學勘探印證:總面積達5856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鹽湖,是我國最大的可溶性鉀鎂鹽礦床,其鈉、鎂、鉀、鋰的儲量均居全國之首。1958年,22歲的張連吉從老家山東來到荒無人煙的察爾汗鹽湖。高鹽度環(huán)境讓美麗的察爾汗鹽湖成了生命的禁區(qū)。“搭帳篷、找水源、挖運河……”張連吉說,剛來鹽湖的日子是講不完的苦楚。如今,波光粼粼的鹽田中,采鹽船伴著戈壁的大風不停進行著采礦作業(yè)。過去根本想不到,鹽田上還能開船。
面對一望無際的鹽田,青海鹽湖工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王興富說:“鉀肥年產量從建廠時的953噸到現在超過500萬噸,鹽湖人最初依靠人拉肩扛的土辦法,彌補了我國鉀肥生產的空白。”
傳承中見證跨越發(fā)展
“皮褲糊滿了鹽漿,褲子脫下來都可以立起來。”在張連吉兒子張振杰的童年里,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那條“泥褲腿”。張連吉說,早期鉀肥生產靠洋鎬、鐵锨的“土辦法”,工人們在鹵水沒膝的鹽田里一泡就是一天。
“固體鉀礦溶解轉化工藝的實現相當于再造了一個察爾汗鹽湖,突破反浮選冷結晶技術極大地提高了鹽湖鉀肥開采效率。”鹽湖股份鉀肥公司黨委書記田紅斌說,依靠技術革新,目前鹽湖鉀資源總利用率已由建廠初期的不足三成提高至七成以上,資源保障由100萬噸規(guī)模服務30年擴大至500萬噸規(guī)模服務50年。
作為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(yè),鹽湖股份通過革新生產工藝、生產設備讓我國成為鉀肥價格的世界“洼地”。
在鹽湖股份元通公司,如今已是公司董事長的張振杰正在用手機隨時查看車間生產情況。生在鹽湖、長在鹽湖,讓他目睹了工人們的艱辛,也由此萌生了用科技改變工人工作環(huán)境的念頭。
在元通公司的生產車間,工人只需要帶著平板電腦和特質眼鏡就能完成巡檢工作,應用先進的數字控制設備通過計算機數據分析實現了生產控制。張振杰說:“去年公司裝置已達到75萬噸滿負荷生產,未來我們將通過互聯網技術,根據土地墑情滿足差異化用肥需求。”
循環(huán)中踐行綠色理念
今年5月30日,鹽湖股份22噸純鎂錠產品從察爾汗裝車出發(fā),搭乘中歐班列發(fā)往德國漢堡,這是鹽湖股份第一批出口歐洲的純鎂錠產品。近幾年,鹽湖股份進軍循環(huán)經濟領域,深加工產品不斷涌現。
有“無機鹽寶庫”之稱的察爾汗鹽湖,各類鹽資源總儲量達600億噸。王興富說,鉀肥生產過程中鹽湖鹵水分級蒸發(fā),先后產生氯化鈉、水氯鎂石等生產“廢料”,而這些生產“廢料”通過技術轉化被加工成堿化工產品、金屬鎂、碳酸鋰……最后尾礦又通過固體鉀礦溶解轉化工藝回到鹽田,鹽湖資源形成了“資源-產品-再生資源”的循環(huán)利用模式。
循環(huán)經濟帶來生態(tài)紅利,讓鹽湖人興奮不已。張振杰說:“與兒時鹽湖的荒涼不同,現在湖區(qū)能看到鸕鶿、大雁、天鵝,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生動物。”在鹽湖防洪堤一側,約200平方公里的濕地“公園”,與另一側鋼筋水泥的工業(yè)建筑形成鮮明對比。鹽湖股份鎂業(yè)公司副總工程師劉國建說:“循環(huán)經濟理念貫穿鹽湖生產‘一甲子’,這對于經濟基礎薄弱的生態(tài)敏感區(qū)域發(fā)展工業(yè)經濟,是一次有益探索。”
一甲子滄海桑田。王興富說:“用開放創(chuàng)新的思維,既保護好生態(tài),又做好資源綜合開發(fā)利用,鹽湖精神正鼓舞我們鹽湖人勇闖難關。”
(新華社西寧6月14日電)
責任編輯:閆繼華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