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的“人世間”故事│ 父親的工天本(胡斌)
摘要:一本本工天記錄本,承載著一家人一年的生活來源,更記錄著父親為了這個家庭的責任。父親扛著家庭的責任,負重前行,而我承載著父親的夢想,走出了大山,成了百萬筑路大軍的一員,扛著“開路先鋒”大旗,讓世間本沒有路的地方變通途,努力踐行交通強國偉大夢想。
去年過年回老家,趁著空閑收拾家務,收納箱里幾本泛黃的筆記本無意中引起了我的注意。哦,這是父親的工天記錄本,霎時間,勾起了我兒時的記憶。我小心翼翼拿起一本,彈了彈表面的灰塵,翻開了其中一頁。泛黃的紙上歪歪扭扭地寫著:1998.6.18,張四娃家砌磚一天,記賬5塊;1998.6.19,王老五家,砌灶臺一天,記賬8塊……只上過小學四年級的父親用這樣的方式記錄著他一天的勞動所獲,記錄著一家人一年的希望。
我的家在一個偏遠小鎮(zhèn)的大山里,父輩以種田、空閑時間在當地幫幫人來謀求生計。我家四口人,但田地的畝數不多,不夠養(yǎng)活一家人,所以父親就只能另求出路,從1995年起當起了學徒,成了當地一名泥漿工。父親話不多,但干起活來雷厲風行,快中有細,所以左鄰右舍都愿意叫他幫忙。
隨著外出打工潮的興起,越來越多的家鄉(xiāng)人走出了大山,去到了北上廣深務工。勤勞樸實的老鄉(xiāng)們用辛勤的雙手在城市里打拼,大多也存下了不少積蓄,返鄉(xiāng)建新房的人也越來越多,父親的“生意”也越來越多。我印象中,一年365天,父親有360天都在幫人修房造屋,幾乎全年無休,每天早出晚歸,無論刮風下雨,還是嚴寒酷暑,一干就是27年,工天本也陪伴著父親走過了27年。從20多歲的年輕小伙,到如今年過半百的中年大叔,歲月早已在父親的臉上留下了道道痕跡,本身白皙的皮膚早已變得黝黑,手上布滿的老繭早已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。
一本本工天記錄本,承載著一家人一年的生活來源,更記錄著父親為了這個家庭的責任。還記得小學時,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關于夢想的作文,晚上我突發(fā)奇想問父親:“爸爸,您有夢想嗎?”爸爸打趣地說:“我的夢想是搞一個大魚塘養(yǎng)魚。”
后來我和弟弟如愿考上了大學,參加了工作。在國家脫貧攻堅戰(zhàn)略和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利好政策下,父親也終于實現了他的夢想,在家鄉(xiāng)政府的政策支持下,他如愿搞起了養(yǎng)殖業(yè)。家鄉(xiāng)的道路也從以前的泥濘小道變成了如今的水泥馬路,實現了村村通、戶戶通,父親養(yǎng)的魚可以直接拉去鎮(zhèn)上售賣了。
父親扛著家庭的責任,負重前行,而我承載著父親的夢想,走出了大山,成了百萬筑路大軍的一員,扛著“開路先鋒”大旗,讓世間本沒有路的地方變通途,努力踐行交通強國偉大夢想。
(作者單位:中鐵二局五公司)
責任編輯:楊姍姍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