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外有統(tǒng)計發(fā)現(xiàn):導致離婚的多是生活瑣事
摘要: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、婚戀專家丁思遠有網友講述父母離婚的原因:“我媽媽是那種下樓倒垃圾也要穿戴整齊的精致女人,在我12歲時,她和爸爸離婚了,就因為爸爸經常往她養(yǎng)
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、婚戀專家丁思遠
有網友講述父母離婚的原因:“我媽媽是那種下樓倒垃圾也要穿戴整齊的精致女人,在我12歲時,她和爸爸離婚了,就因為爸爸經常往她養(yǎng)的蘭花盆里彈煙灰扔煙頭。”乍聽上去,這種離婚理由很不可思議,相處十幾年,孩子也這么大了,卻因為這樣的小事離婚??墒聦嵣?,很多的夫妻吵架、分居、鬧離婚,起因大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。德國一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在婚姻關系中,有46%的人稱家務事是夫妻爭吵的頭號誘因,35%的人會為育兒問題爭吵,35%的人把如何安排業(yè)余時間當作爭執(zhí)點,24%的人會因為看什么電視吵一架。2018年,浙江省全省法院離婚糾紛案件近5萬起,其中離婚原因排名第一的并不是出軌,而是生活瑣事,占離婚糾紛總數(shù)的34.21%。
生活瑣事最大的特征就是:說出來矯情,吞下去難受。最后的結果就是堆積起來,匯聚成壓倒婚姻的稻草?,嵤轮阅軌蚨逊e并最后產生質變,是由于我們常見的觀念——這種小事,不值一提??墒聦嵣?,這些引起負面情緒的瑣事是一種提示,它在告訴我們“這種相處模式讓我不舒服”或者“我感到不被愛了”“我的感受未被尊重”。就像肚子餓的不適感是為了提醒我們吃東西,引起負面情緒的瑣事也是為了提醒我們,相處模式需要調整了。那我們可以如何做呢?
1.面臨的“瑣事”是不是“小事”,以自己的感受為標準。在婚姻生活中,我們會聽到很多人的意見,比如“這種小事你就不要計較了”“這么大的事你怎么可以不在乎呢”。有時明明是讓我們無法忍受的事情,卻因為對別人來說是小事,我們就放棄了表達自己的感受。什么樣的事情該鄭重對待,什么樣的事情不值一提?當別人和自己的看法有差別時,優(yōu)先關注自己的感受。
2.驗證對方到底如何看待這件瑣事。因生活瑣事而產生糾葛的夫妻,通常對這件事情嚴重程度的判斷是不一致的,因為很少有人故意做出一些事情去傷害另一半。更多地情況是,我們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問題,結果,一方認定另一方小題大做,另一方又認定對方冷漠無情。如果可以認真去詢問一下,對方到底如何看待這件事情,也許會發(fā)現(xiàn)他們不是想要傷害我們,只是他們不知道我們的標準和看法。
3.哪怕是小事,也允許雙方表達自己的情緒。在親密關系里,未能表達的情緒就是個心結,會一直活躍在腦子里。就像鞋里的沙子,讓人不舒服。這種負面體驗會導致你對伴侶越來越挑剔、看不慣,到最后,值得生氣的瑣事會越來越多,最后很難避免“大爆發(fā)”。因此,在負面情緒出現(xiàn)時,及時表達,并允許對方做出解釋和回應。當我們認為自己的真實感受被對方理解了,哪怕事情并沒有解決,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消極情緒的持續(xù)升級。▲
責任編輯:yjh
(原標題:人民網)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